黑龙江伊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90万吨/年玉米深加工项目
发布日期:2018年02月12日 15:27

建设单位信息

名    称:黑龙江伊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联 系 人:丁建忠

建设项目信息

地理位置: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德力戈尔工业园区内

项目名称:黑龙江伊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90万吨/年玉米深加工项目

项目简介: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本次评价为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淀粉生产车间、制糖生产车间、赖氨酸生产车间(包括赖氨酸发酵车间、赖氨酸提取车间、98.5%赖氨酸成品车间、70%赖氨酸成品车间、赖氨酸生产线水汽车间、硫酸铵提取生产车间)、苏氨酸生产车间(包括苏氨酸发酵车间、成品车间、苏氨酸渣生产车间、氨基酸颗粒饲料生产车间)、氨站、液氨罐区、酸碱罐区、污水处理车间、中水回用车间、变电所、化验室、机修间、自控系统等。

现场调查信息

调查时间:2017.11.23-24

陪同人姓名:丁建忠

调查人姓名

从事专业

资格证书号

张雅丽

预防医学

A01(P)12200641

李建鑫

环境工程

A01(P)12200094

李进

环境化学

A01(P)13100579

潘闯

环境工程

A01(P)12200724

现场采样信息

采样时间:2017.12.1-12.6

陪同人姓名:丁建忠

采样人姓名

从事专业

资格证书号

王春梅

中药

A01(J)13100584

高海臣

应用化学

A01(J)12200328

马崧凯

通信工程

A01(J)17102140

韩淑芹

环境保护

A01(J)13100585

现场检测信息

检测、分析时间:2017. 12.1-12.10

检测人姓名

从事专业

资格证书号

张洪彬

环境工程

A01(J)16101885

王轩琪

食品科学与工程

A01(J)13100589

王岐

环境工程

A01(J)16101886

漆胜群

环境科学

A01(J)13100587

王君怡

环境工程

A01(J)16101888

职业病危害因素

化学有害因素:谷物粉尘、其他粉尘、电焊烟尘、砂轮磨尘、二氧化硫、氢氧化钠、硫酸、氨、磷酸、二氧化氮、盐酸、氯气、硫化氢、氧化钙、二氧化氯、一氧化碳、二氧化锰、臭氧、甲酚;

物理因素:噪声、工频电场、高温、紫外辐射、手传振动。

检测结果

类比现场所有职业病有害因素的检测结果除淀粉车间磨料工、赖氨酸生产线水汽车间水汽巡检工、苏氨酸车间水汽巡检工噪声测试结果略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要求外,其余各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

评价结论与建议

结论:本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如能将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评价报告所提防护措施逐项落实,在未来生产中有针对性的加强和完善职业卫生监督和管理,预测项目投产后,各作业岗位人员可能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水平应会不高于类比现场强度,拟建项目能够满足国家和地方对职业病防治方面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

建议:

  1. 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并配备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并建立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2. 在初步设计阶段,应对淀粉车间制酸工序、制糖车间、赖氨酸发酵车间、98.5%赖氨酸盐酸盐提取车间、98.5%赖氨酸盐酸盐成品车间、70%赖氨酸硫酸盐成品车间、赖氨酸生产线水汽车间、硫酸铵提取生产车间、苏氨酸发酵车间、苏氨酸成品车间、苏氨酸水汽车间、污水生产车间设置事故通风机,保证事故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h,事故通风设置报警连锁。
  3. 用人单位应当对可能发生的职业卫生应急事件及岗位,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专项和现场处置预案,并以书面形式予以公布。
  4. 在初步设计阶段,应在各车间涉及使用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氨的储罐及输送泵等设备附近设置应急冲淋洗眼器,其服务半径小于15米。
  5. 在初步设计阶段,应在各车间氨压缩机及氨泵周围1米以内设置1台氨的固定式报警器,检测报警点的位置应高于释放点;氨储罐区的阀门或法兰周围2米以内应设置氨的固定式报警器,检测报警点的位置应设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并高于释放点。
  6.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和《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规定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排除职业禁忌证;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

专家组评审意见

建设单位于2018年1月30日在哈尔滨市组织了3名职业卫生专家库的专家对本报告进行了审查,专家组经过认真细致的讨论和审查,建议通过报告书。